昌建发〔2022〕14号 北京市昌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严格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态势,本市近期多个区相继出现由京外输入引发的感染者,涉及多类复工复产场所,首都疫情防控京外输入压力骤增。通过近期我市其他场所的疫情通报情况看,一些单位和个人疫情防控意识淡薄,单位内部人员、防疫措施管理混乱,致使发生严重的疫情扩散事件。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多为外省市进京人员,施工现场人员居住密集、流动性大,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为认真反思近期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的问题,深刻吸取经验教训,全面做好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现将典型疫情案例进行通报,并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筑工地防控指引(第三版)》(附件)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典型疫情案例
3月10日,新冠确诊病例王某某与家人在东城榆乐轩烤鸭店就餐,未扫码登记,后该餐厅4名员工确诊感染。疾控部门开展流调溯源过程中发现,榆乐轩烤鸭店未落实健康宝扫码登记、体温检测等防疫措施,10日至15日期间830名到店人员中,477人未扫码登记,严重妨害流调溯源、人员管理、隔离转运等后续疫情防控措施;榆乐轩烤鸭店经营人于某及妻子岳某未履行管理责任,未主动报告临时试工人员张某14日、15日在店内工作情况,导致张某未及时纳入流调管控,仍在外活动,后张某确诊,造成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并导致宾馆、饭店、超市、菜市场等9个单位、92人被管控。目前,王某某及榆乐轩烤鸭店形成的疫情传播链条,已造成11人感染,严重损害、影响市民群众健康安全和正常生活。于某、岳某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警方立案侦查,待隔离结束后依法处理。
3月17日,相关部门在榆乐轩烤鸭店疫情流调中发现,刘某某等6人曾于3月10日到该饭店就餐,与确诊病例王某某存在同时空密接情形。因刘某某等人到店就餐时未扫码登记,导致后续流调数据不准确。3月17日晚,社区工作人员向其询问是否到过榆乐轩烤鸭店就餐时,刘某某予以否认,致使其未被及时纳入密接管控。在社区工作人员告知刘某某需居家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其仍于3月18日上午擅自离家前往东城区某超市附近散步,造成疫情外溢传播风险。目前,刘某某核酸检测阳性,其密接亲属疑似阳性。刘某某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警方立案侦查,待治愈后依法处理。
二、突出问题
以上案例充分暴露出生产经营单位对内部人员管理不到位;扫码登记工作严重失实;相关责任人员未能落实疫情防控“个人责任”,隐瞒不报涉疫事实等问题。
在近期对施工现场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以下突出问题:
(一)施工现场生活区宿舍管理不够细、不扎实
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施工现场宿舍入住人员信息登记不全面,人员测温登记与实际入住人员不符;个别宿舍窗户封闭,无法正常开启进行定期通风换气;个别劳务人员床铺设置不符合要求,间距小于30公分;仍然存在劳务人员在宿舍内抽烟的问题.
(二)进(返)京劳务人员管理存在漏洞
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施工现场未按要求对进(返)京劳务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形成台账名录,不掌握劳务人员进(返)京日期、交通方式等信息;未严格落实返京人员抵京后72小时内再次核酸检测要求,项目内存在个别近期返京人员无法提供抵京后72小时核酸检测证明现象。
(三)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理不严格不规范
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施工项目未按要求对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未对管理人员的就餐进行统一管理,食堂未按要求公示卫生许可证、人员健康证等信息,劳务人员排队打饭时存在未佩戴口罩现象;个别项目卫生间蹲位未按要求设置隔板,地面积水未及时排干;存在施工项目应急隔离房间设置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应急隔离房间内设置两张床铺,未实现单人单间应急隔离;更有甚者,对应急隔离房间的设置不重视,敷衍了事,应急隔离房间房门缺失,室内堆放各种杂物,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无法立即投入使用。
三、下一步工作部署
各单位要根据以上典型问题表现形式和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开展一次全面的摸排检查,举一反三,闭环整改,堵漏洞、补短板,切实消除施工现场疫情防控风险隐患。
(一)严格落实从业人员进(返)京闭环管理
合理安排从业人员错峰避峰返京返岗,对于起讫地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通过开行返京包车、包专列(车厢) 等方式,组织“点对点”有序运输,安排专人负责途中疫情防控工作,督促人员做好沿途个人防护,坚持非必要不下车,确有需要的坚持统一组织、统一行动,实现“来源地-途中-终点”闭环管理。自驾或乘坐火车、大巴等交通工具进(返)京的人员,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要督促其落实个人疫情防控责任,沿途全程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严禁私招乱雇使用零散工和无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
(二)严密做好进(返)京从业人员的隔离观察
严格按照《关于加强施工现场复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设置施工现场隔离观察区,并根据返场人员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业人员抵京后,首先核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北京健康宝”状态、“行程卡”状态,并进行体温监测和健康询问,符合要求后,安排进入隔离观察区,并立即组织抵京后第一次核酸检测,随即开展7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须继续进行5个自然日的隔离观察(起算时间为核酸检测报告时间),第5日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方可转入正常生活区.隔离观察期间有施工需求的,可分区域、分时段、分工种安排施工作业,避免与正常生活区人员交叉接触。隔离观察期间施工作业人员应采取“施工点位-隔离观察区”两点一线闭环管理模式,不得在施工现场内随意走动,人员就餐应安排在隔离观察区内,由专人负责餐饮配送,不得与正常生活区人员交叉就餐。隔离观察区施行全封闭管理,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进入隔离观察区的通道要相对独立,内部的设置、设施要具备生活和防疫条件,满足隔离观察人员正常的生活需求。所有进(返)京从业人员按照分批次、分区域、分时段的原则实施统一管理,并建立人员花名册,禁止互相交叉、聚集,确保进场人员做到真隔离。隔离观察区每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环境消杀,每周不少于两次的环境取样检测,确保隔离观察区安全稳定。施工现场不具备设置封闭隔离观察区的,各集团总公司要牵头集中设置,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创新隔离观察办法,确保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均经过5日的封闭隔离观察和7日的健康监测。
(三)严格做好人员核酸检测和环境取样检测
各单位要清醒认识核酸检测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核酸检测前哨作用,坚持常态化核酸检测制度,常规人员每月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厨师、保安、保洁、采购员、配菜员等重点人员坚持每七天一次核酸检测,食堂、宿舍、淋浴间、洗漱间、卫生间等重点场所每十天开展一次核酸取样检测。施工现场应设置管理人员居住区域,鼓励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内居住,减少通勤带来的疫情风险,确有通勤需求的,坚持“两点一线”通勤模式,并每七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各施工总承包单位要主动与核酸检测机构建立有效对接,协调提供上门检测服务,统一组织人员核酸检测。
(四)严格施工现场食品采购环节管控
采购食品必须选择在京正规市场和超市,尤其是冷链食品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检疫合格的,并做好记录确保来源可追溯。严禁从环京周边地区直接采购食品。工程项目未设立食堂的,施工单位应当选择合法经营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订送餐,核实相关证照,严格落实索票索证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安全可靠,并做到可追溯。监督、劝离和举报在施工现场大门外区域摆摊设点的流动商贩,严禁从业人员购买流动商贩出售的食品。
(五)严密做好工地进出车辆和建材货物消杀工作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车辆,必须进行全面消杀处理,重点关注建材运输车、垃圾清运车消杀工作,装卸期间要求司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不得下车随意活动,避免与施工现场人员密切接触。如需装卸工进入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登记等措施,督促其做好个人防护,装卸完成后,督促其及时离场,避免与施工现场人员密切接触。施工现场内设置货物独立隔离静置区域,设立警戒线,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建材、构配件等均应首先存放于隔离静置区域内,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消杀处理,切实消除风险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严格施工现场收发快递、邮件管控
加强快递、邮件、购买外卖管理,严禁快递、外卖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生活及办公区域。引导从业人员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尽量减少收发快递、购买外卖等增加传播风险的行为。确有需要的,在项目外空气流通好、环境整洁宽敞处,设置专门收发存放区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并及时对物品进行消杀处理.拆封快递、邮件、外卖时,尽量在户外通风条件好的场所进行,并科学佩戴口罩、手套,做好个人防护,拆封结束后,立即进行酒精消毒并清洗双手,外包装严禁带入室内。
(七)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求
强化施工现场封闭式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登记等措施。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原则,减少非必要外出,确需外出的,严格落实审批备案制度,尽量选择非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人员流动,施工现场人员日常用品,由总包单位定期统一采购,采购员要到正规商家采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好社交距离。严格落实通风、消毒措施要求,由专职环境卫生消毒员对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食堂、淋浴间、卫生间等重点场所进行通风和环境消毒,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大数据预筛查作用,做到施工现场人员“底数清,情况明”。督促所属人员严格落实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不扎堆、不聚集、不聚餐等要求。坚持人员健康监测制度,及时检查掌握人员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咳痰、咽痛、乏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等症状,立即安排专人专车送医治疗,并进行核酸检测,严禁“带病上岗”,不得自行购药、服药。近期非必要不出京,继续坚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病例报告地区,不跨省区市参加大型培训或会议。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人员、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的人员,立即主动向社区报告,配合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八)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各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建立新冠病毒疫苗人员接种台账,对满足接种条件,未进行疫苗接种的人员,要逐人分析原因,督促其尽早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各区住房城乡(市)建设委要将施工现场疫苗接种情况纳入疫情防控工作日常检查内容,强化疫苗接种率监督检查。各集团总公司要加大对在京施工项目疫苗接种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各施工项目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同时发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实现施工现场疫苗接种工作动态清零。
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筑工地防控指引(第三版)
北京市昌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3月22日
附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
建筑工地防控指引(第三版)
本指引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筑工地等施工现场的疫情防控。
一、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20〕2号)文件精神,落实四方责任。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是落实防控新冠肺炎各项措施的第一责任人。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制定防控新冠肺炎工作总体方案,方案要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职责,制定疫情防控工作的应对流程。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要统筹管理,各参建单位要强化单位内部员工体温监测、症状监测等健康监测制度,利用“北京健康宝”、“行程码”等手段,实行“绿码”上岗制。发现劳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要求其不得带病上班,并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公众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的就诊指引》就医。
四、用人单位应加强进京劳务人员的源头管控,在当地进行不少于14天的健康监测,掌握拟进京劳务人员的健康情况。
五、进返京劳务人员应遵守北京市现行进返京疫情防控政策,并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六、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应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按要求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七、施工现场应采取封闭式管理。加强出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对外单位人员出入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办公区的人员,实行实名制登记。并利用“北京健康宝”、“行程码”等手段,实行“绿码”准入制。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应拒绝进场。
八、施工现场人员原则上应实行分区分时管理,新进场人员须进行7天健康监测。人员入场后原则上按批次、地区分开居住,楼与楼、楼层与楼层、房间与房间之间要相对独立,尽量减少人员交叉流动。会议、教育培训、就餐、洗漱要分时段组织,降低交叉传染风险。
九、提供集体住宿的施工单位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十、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全体人员要熟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公众佩戴口罩指引》等预防新冠肺炎的各项措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培养人员良好卫生习惯和技能,提高防病意识。
十一、在工作和生活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十二、日常以通风换气和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门把手、水龙头等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
十三、本指引未提及的内容应按照市住建委相关规定执行。
(此文件主动公开)
北京市昌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3月22日印发